中秋节,又称月夕,秋节中,仲秋节,八月节,八月会,追月节,玩月节,拜月节,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诸多的传统文化节日,时在农历八月十五;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。

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,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。自201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。2006年5月20日,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组织开展中秋诗文会。9月18日至9月21日,各班开展中秋民俗故事会。师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,书籍,利用晨会课时间,进行讲中秋民俗故事活动,引导学生领略中秋节日文化内涵。
在9月21日的综合实践课上,各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中秋活动有唱中秋童谣,中秋情感恩心,中秋联会等丰富的内容,寄予传统的中秋节更多的内涵。
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。学生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,黑板报,红领巾广播站,手抄报,班队会等宣传教育形式,介绍中秋节的节日民俗,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,普及中秋节知识。
‘我们的节日·中秋’主题活动,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,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,是漳溪希望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漳溪希望小学进行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大课堂。这次活动,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,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,自信心,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,共命运的爱国热情,长中国人的根,聚中国人的心,铸中国人的魂
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,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,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多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;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,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‘感恩’教育,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。